top of page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刺針》期刊在 2020 年的報告中指出,聽力障礙是認知障礙症最主要的可預防風險因素之一,估計它是認知障礙症案例的 8% 成因。

Dai3mimi

聲音的傳播介質

在物理學中,聲音是一種通過氣體、液體或固體等傳輸介質以聲波形式傳播的振動。在人類生理學和心理學中,聲音是大腦對此類波的接收及其感知。

 

聲音是一種機械波,因此傳播它需要一些材料或介質。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因為真空中不存在可發生振動的粒子。

 

只有頻率在 20Hz 到 20KHz(音頻範圍)之間的聲波才能引起人類的聽覺感知。

聲音傳播路徑

2. 振動從鼓膜傳播到小骨(固體)(中耳)

    小骨將振動發送到您的耳蝸(內耳)

3. 耳蝸(液體)的微小毛細胞振動幷向您的聽覺神經(連接耳朵和大腦的神經)發送信息。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聲波

(氣波)

4. 您的大腦接收此信息並將其轉化為聲音。

1. 聲波通過耳道傳播到鼓膜(固體)並引起鼓膜振動。

導致聽力損失的部位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中耳骨感染或天生問題

神經結構受損引起的聽力損失會導致將聲音振動轉換爲大腦可以解釋的神經信號出現問題。

老化和噪音而導致內耳受損。導致向大腦發送聲音信號的耳蝸中的毛髮或神經細胞磨損無法很好地發送電信號,從而導致聽力損失。

耳膜退化或損傷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聽力損失原因

聽力損失的原因 :

  • 自然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耳蝸與聽神經細胞逐漸退化,因此出現聽力缺損現象,發生的年齡則大約從 50歲開始。

  • 耳朵疾病:包括耳垢阻塞、耳道塌陷、黴菌感染、耳膜穿孔、中耳炎、聽骨硬化或聽神經瘤等。

  • 疾病或藥物影響: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梅毒、蕁麻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或長期服用高劑量的阿斯匹靈、利尿劑、抗生素等具有耳毒性藥物。​

  • 外力傷害:老人摔倒、外力撞擊,或發生交通事故,導致頭部受到撞擊,可能使耳膜破損或聽小骨鏈骨折而發生聽損。​

  • 噪音:包括環境噪音、耳機開得太大聲等,會傷害聽覺細胞,聽覺細胞一旦受傷害,則永遠不會復原。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聽力損失傷類型

聽力損傷類型 :

  • 傳導性聽損:常見原因有耳垢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積水、聽小骨斷裂等情況,常可藉藥物或手術改善。

  • 感音神經性聽損:如過量的噪音、遺傳性聽力損失、老化、服用耳毒性藥物、聽神經瘤。

  • 中樞性聽損:發生於中樞聽覺系統,可能因老化、腦傷或其他神經疾病造成,常導致聽覺記憶及理解能力減退。

  • 混合性聽損:同時有 2 種以上類型的聽力損失。

聽力損傷有哪些早期症狀徵兆?

  • 經常沒聽見、聽不清楚門鈴或電話鈴聲。

  • 有人說從背後喊您時,您常沒聽到或無反應。

  • 在餐廳或嘈雜環境中聽不清楚他人說的話。

  • 講電話時經常聽不清楚對方說的話,必須看著講話者才能聽懂。

  • 熟悉的音樂和以前聽起來不一樣。

  • 家人常要求您降低電視或收音機的音量。

  • 常覺得他人說話含糊不清,需要對方重複說話內容。

  • 多人在室內討論事情時,會有跟不上或聽不清楚的狀況。

  • 有人抱怨過您說話太大聲。

  • 將拇指與食指放在耳朵邊摩擦,聽不見沙沙聲。

  • 耳鳴:噪音傷害者耳朵出現嗡嗡聲,影響睡眠或注意力。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聽力損傷

早期症狀徵兆

聽力障礙的定義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聽力損傷有哪些併發症?

聽覺是人類重要的感覺,聽力損傷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包含人際社交、身心疲累、容易跌倒,還會導致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及增加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 人際社交:因聽不清楚他人說話,慢慢減少人際活動,接著出現缺乏自信,產生焦慮、憂鬱,進而封閉自己。

  • 身心疲累:聲音傳送到大腦的過程,因聽覺神經損傷而受阻,自動強化其他感官知覺來代償,容易產生疲勞。

  • 容易跌倒:聽力受損減低了對環境的感知,影響平衡感及步態平穩,衍生跌倒的意外。

  • 影響認知功能: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聽力損傷會增加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高達 5 倍,若矯正聽損如使用助聽器,則認知障礙症風險不會增加。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聽力損傷導致大腦更快萎縮

聽力損失會導致老化的大腦更快萎縮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與聽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聽力損失的老年人的大腦萎縮速度加快。 研究發現,聽力受損的人每年會損失超過一立方厘米的腦組織。 此外,聽力受損的人大腦特定區域的萎縮程度明顯更大,包括顳上回、中回和下回。 這些大腦結構負責處理聲音和語音。

 

對這種現象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聽力損失會使大腦更加努力地工作,迫使它努力傾聽並填補空白。 這種額外的努力是以犧牲其他思維和記憶系統為代價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 :

  • 65 歲及以上人群中,約有 35% 的人經歷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

  • 然而,在這些需要輔助的人士中,僅有大約 13% 使用助聽器。

  • 在香港,65 歲及以上的長者人數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145 萬增加至 2046 年的 274萬。

  • 《刺針》期刊在 2020 年的報告中指出,聽力障礙是認知障礙症最主要的可預防風險因素之一,估計它是認知障礙症案例的 8% 成因。

  • 世衛組織(2012 年)將認知障礙症的預防和治療列爲公共衛生優先事項。

  • 每年有近 1000 萬 新病例。​

  • 預計到 2039 年,香港將有超過 300,000 人 ( 4% 人口 ) 患有認知障礙症。

  • 在這些需要助聽器輔助的人士中,僅有大約 13% 使用助聽器。

  • 助聽器的低普及率可能會加劇認知障礙症的發生率。

人們不使用助聽器的主要原因包括:

 

  • 高昂的價格使得許多人負擔不起;

  • 音質不佳,無法有效接收聲音;

  • 在嘈雜的環境中,助聽器的聲音接收效果受限;

  • 環境噪音和電子干擾產生的噪音太大,無法忍受;

  • 佩戴不適和疼痛;

  • 電池壽命短,需要頻繁更換;

  • 操作複雜;

  • 需要定期保養和維修;

  • 以及助聽器的外觀類似醫療器材,可能會引起使用者的心理障礙。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Dai3mimi : 針對傳統助聽器的局限性進行開發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介質傳導技術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介質傳導技術 Dai3mimi 

聲音傳播路徑

空氣傳播

聲音傳播路徑

傳統助聽器技術

利用金屬和塑料的組合設計了一種獨特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使聲波通過顱骨直接傳遞到內耳,繞過外耳、鼓膜和中耳。這些區域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和損害。因此,這個過程提高了聲音清晰度,幷簡化了聽覺障礙者的聽力。適合輕度、中度和重度不同聽力輔助需求。我們的技術被稱爲 “推送” 聽覺技術,可主動將自然聲音傳遞給用戶 ( 聲音沒有經過放大 ),從而顯著增强他們的聽覺體驗這對認知聽力能力下降的老年人特別有益。

放大聲壓

助聽器,耳障,耳鳴,認知障礙,

耳膜 > 中耳 > 內耳

使用空氣傳導助聽器的限制和引起的問題 :

  • 傳統的助聽器依賴于聲音放大技術。這導致目標聲音和環境噪音同時被放大幷穿過鼓膜、中耳,最後到達內耳。

  • 聲音放大時聲壓升高,而聲壓升高有機會引起使用者不適和疼痛。

  • 如耳膜或中耳嚴重受損的人,放大後的聲音可能無法到達內耳。

bottom of page